非遗趣课堂|二十四节气之惊蛰
青岛市少年宫开启非遗趣课堂啦!非遗趣课堂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,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,聆听节气故事,触摸文化根脉,汲取传统智慧,让文化传承“活”起来!
今天,请跟随红领巾讲解员于依彤的讲解,了解惊蛰节气的历史渊源、习俗(如吃梨、农耕仪式)及诗词文化,感受节气背后所承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。
惊蛰,又名“启蛰”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。斗指丁,太阳到达黄经345°,于公历3月5-6日交节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。时至惊蛰,阳气上升、气温回暖、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。
一候桃始华
惊蛰时节,桃花开始绽放,漫山遍野的桃花盛开,绚丽多彩,给大地带来了春天的气息,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,正是人们春游观赏桃花的好时机。
二候仓庚鸣
惊蛰后五日,“仓庚鸣”,仓庚就是黄鹂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嘤其鸣,求其友。仓为青,青为清,庚为更新。
三候鹰化鸠
再五日,“鹰化为鸠”,古人称“鸠”为布谷鸟,仲春时因“喙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”。到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
讲解员:于依彤
艺术指导:刘海洁